黑神话悟空之黄沙迷障

第一章

年轻男子身姿挺拔,一臂甲乌金臂鞲泛着冷光,乌金皂罗袍衣甲裹身,褪甲乌金行缠束腿,站在那,自有一股英气逼人。 他望着四周破败之景,剑眉微蹙,开口问道:

“此处妖怪横行,怎的清源百姓还在此苦守?何不逃离,免受这无尽惊扰?”

一旁壮汉闻声,叹息摇头,操着浓重口音回道:

“好汉有所不知,此地离黄风岭和黄金佛国近得很哩,哪能说走就走。”

“此间有何说法?”男子上前问道。

“此间还真有说法!!”壮汉用手微微撑起,舒了口气,这才继续说道:

“想当年,哈咇国国王年事已高,怕得要命,四处寻长生仙方。有方士献言,说长期服用石英能长生不老。那国王一听, 立马张贴榜文,重金悬赏石英。不少采石人为了赏金,深入黄风岭荒漠。那时候,这还没叫清源,只是个采矿人入山前歇脚的地儿。 采矿人进山后,瞧见山里有石精,那石精脑袋里露着晶莹白矿,正是石英。可采矿人哪是石精对手,只能灰溜溜回来禀告国王。 国王心急,派太子带着军队去开采。军队到这儿,就在这安营扎寨,为保采矿顺利,还修了城墙,这清源城才有了雏形……”

壮汉说到这,仰头望天,似陷入回忆。他深吸一口气,见男子正认真听着,他接着道:

“太子带兵入山后,黄风迷道,尘沙蔽日,石精们更是狡猾危险,时常埋伏土中,瞅准机会成群结队窜出来,左右夹击。没多久, 军队就损兵折将,别说采矿,保命都难。”

说到这壮汉拳头紧握,关节泛白,他接着道:

“太子无奈,派人送千里急信回都城,哭诉此行凶险,将士们苦不堪言,求国王收回成命。可那国王,一心只想长生,硬是下旨让 军队继续开采……”壮汉说了很多,见一旁的男子不语,正要起身道谢男子,不想男子开口道:“壮士说得这般生动,莫不是亲身经历过这惨事?”

壮汉苦涩一笑,看那天也还未明朗,示意男子坐下。

“你若是对此有兴趣,倒也不妨与你说说,”壮汉缓缓道:

“不瞒你说,昔年在下也在那支军队里头,还是太子前带刀侍卫的徒弟。入山之后,军队对那石精毫无办法,伤亡极为惨重,时刻都有被团团围住、 全军覆没的危险。国王那边又催得十分急切。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,有位姓齐的将军提议去黄风岭的土地庙拜一拜,祈求土地神助军脱局。 太子和几位将军起初都反对,说这法子过于荒唐。可齐将军斩钉截铁的认为可以一试。他原本是斯哈哩国的一名说客,后来游说到了哈咇国, 国王觉得他很有才能便将他招纳麾下,也不知怎的,后来就成了太子麾下的将军。齐将军用了一段往事并立下军令状,又经过一番辩论,大家这才信服。 可紧接着问题也来了,谁去土地庙哩?当时咱们在黄风岭沙门村附近,去土地庙虽算不上远,但黄风迷道,妖怪横行,石精挡道,路也确不好走。”

男子听罢,眉头微拧,等着壮汉继续。

“后来齐将军自荐,自己提议自己前往土地庙。”壮汉喝了口水,接着道:“许是老天可怜,齐将军去后一日,土地神竟托梦于太子,告知其脱困之法。 不过那法子只有太子和几位将军知晓。我和师傅那夜只是守在太子帐外,一炷香后,前线传来捷报,说石精已被击败,石英取得可以返程。 夜里,咱们正要动身,师傅发现齐将军自去沙门村后就没了踪影。师傅放心不下,护送太子出了黄风岭后,又折返回去寻齐将军。当时太子和师傅还起了争执, ,或是师傅说服了太子,太子后面又同意了。师傅走后,我被安排保护太子回都城。回城后,军队早已九死一生,带着石英返回,随太子出征的大军已伤亡过半。”

壮汉说到这,眼神黯淡,“那夜,太子借送石英给老国王之机,发动兵变,把抱着长寿秘药的老国王刺死在龙床上。那后我也升迁,暂替师傅成了太子的带刀侍卫。 这二十年来,我一直打听师傅下落,这才来到这住下。清源城陈老太爷富贵且消息灵通,我拜入他府中做了这一带的庄头,替他收租,一边收租一边打探师傅消息。”

男子听完,道:“壮士为寻师傅不息二十年寻找,实在令人敬佩。”

庄头摆摆手,“好汉过奖了”

男子道:“还不知如何称呼?”

“在下姓赵单字一个铁,不知好汉哪方人士,叫我如何称呼……原来是傲来国人士,哦,孙好汉有礼了,”见男子再次询问黄金佛国之事,赵铁继续道:“黄金佛国?对对对, 再说那黄金佛国,盛产黄金,多少商客眼馋。可如今那地儿鼠妖遍野,去的商客怕是没等寻到黄金,就进了妖怪肚子。不过,有些不怕死的商客,这些年一直住在清源城, 屯兵储粮,就盼着有朝一日去黄金佛国淘金哩。”

话说那天命人,曾在黑风山救下一猴,那猴子为表谢意,不仅传授泡酒之法,还赠予一瓶椰儿酿。天命人告别黑风山,一路奔着清源城而来。 这一日,夜幕低垂,天命人瞧见一背着背篓、身穿黄衣的道士正在山间采摘草药。天命人本欲悄然离去,却见那道士摘的小灵芝突然从土里钻出, 瞬间化作一只精怪,将道士打倒在地,满地药材散落一地。天命人见状,心生怜悯,使出戳棍之术,远远将那精怪打飞数丈远,那精怪随后化作一缕灰烬, 消散于夜色之中。

天命人赶忙上前搀扶那道士,却不想,那哪是什么道士,分明是一只生着狗模样、身着道服的妖精。那妖精定睛一看,眼前这人臂甲乌金臂鞲闪烁,身披乌金皂罗袍衣甲, 褪甲乌金行缠束腿,腰间还挂着个葫芦,正是个猴子模样。那妖精暗自欣喜,嘟囔道:“哎呦,只知炼丹不练神功,今日竟栽在这小妖手里,晦气晦气……”

天命人一时愣在原地,原以为是妖怪要害人,这才出手相救,不想这俩都是妖。这似与救那申猴极为相似,在救下申猴那时他也想,纵使这次是救对了,但是下次会不会救错。

小时候,天命人也曾问老猴子:“师傅,以后我也当天命人了,下山遇到那些修道者该不该救。”

“自是要救,但修道者既有善仁者,也有奸恶者。”老猴子说道。

“我自是救善仁者……”天命人犹豫了会儿,又问道:“师傅,你说这世道是恶人多,还是善人多?”

“自是善人多。”老猴子答道。

“那为何这世间从未太平,恶人总是横行无忌。”

“因为不分好歹的善是恶的帮凶,一霹雳手段,显菩萨心肠,这就是你的天命……”

天命人谨记教诲,如今又救下了个妖,心中虽五味杂陈,但有些事似乎已渐渐明了。

那妖精却开口道:“多谢好汉救命之恩。”说着,还咳嗽了几声,似乎很是难受。天命人从腰间取下葫芦,让其饮下,那椰儿酿内含灵蕴,又混有上等的泡酒物, 饮后片刻可恢复如初。那妖精饮罢,眼睛一亮,说道:“此物唯有申猴才能泡出这般味道!”

“你认识申猴?”天命人好奇问道。

“何止认识,我们还曾共事过,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了…… 不提也罢,不提也罢。” 妖精神色黯然,不愿多说。

一番询问后,天命人才得知,这原来是六丁六甲之一的戌狗,与申猴同是天上神仙,曾一同被遣护送取经团队。戌狗为表感谢,赠予天命人化形丹和腰牌, 天命人知这与申猴路数如出一辙,便收下。临别前,戌狗还告诫天命人,善用化形丹,善用腰牌到道观好生习炼丹之术,以备后用。

天命人暗自记下,继续赶路,离清源城越来越近,四周村镇也多了起来。天命人用了化形丹,化作人形,继续前行。走着走着,听见左边传来乒乒乓乓的打斗声, 只见一个农夫正持着大刀与一只蝙蝠精打得难解难分,一时间难分上下。天命人见那确是个农夫壮汉正遭只妖精扑来飞去,妖精嘴里嘟囔道要吃人哩, 好说要是也学了大圣的火眼金睛定也不必这么麻烦,天命人左右观之稍许,也是识得了哪是妖哪是人,便上前助拳。农夫见天命人出手,便退到一旁。 天命人不知从哪抽出一根兽棍,重重砸向蝙蝠精。那精一跃而上,得意地盘旋于空中。天命人正要一个立棍将其拿下,农夫喊道:“好汉,接刀斩它翅膀!” 说话间,那精侧身欲躲,不想天命人跃起一个横刀,那精的头便飞了出去。

天命人正要扶那农夫,农夫却示意不用。

临近城镇妖怪如此猖獗,天命人不忍问问了农夫,不想农夫却与之谈起了一段往事。

农夫便是那赵铁,赵铁说完黄风岭与那黄金佛国的故事后,见那天命人在一旁嘀咕着什么,猴模猴样的,他又看了看即白的东方,

“孙好汉!”赵三起身对天命人说道:“多谢刚才帮我杀了只疾蝠,若没有你我恐遭那精怪毒手。与你交谈也好事快活,你这朋友我认定了,以后若有机会定与你把酒言欢, 介时可到陈府找我。咋们就此别过!”

天命人作别庄头后,便往城中而去。庄头见目送其天命人后,收拾好疾蝠尸首,往村庄去,走到村民腾出的大屋,庄头将疾蝠尸首丢在门前,径直往屋里去。

这年秋收后,赵铁来村中收租。村民把村头那栋空置许久的大屋收拾出来,腾给赵铁暂住,并为他置办了丰盛的筵席,洗尘接风。酒足饭饱后,村长对赵铁坦言道:

“田租实在太高了,能不能减少一些。”

赵铁道:“田租是你们与主家定的,我既拿了月俸,只管来向你们要债。你与我商量此事,我也没有办法呀。”

大家争来吵去,谈不出个结果,眼看天色渐晚,便都草草告辞。走在最后的老鳏夫对农夫道:

“小村鄙陋,没什么好消遣的地方,倒是后山亭,是个赏月的好去处。农夫若是烦闷,可以去那处散散心。”

言罢,这才告辞离去。于是昨夜赵铁挑灯正要去后亭赏月,不想遇到了两只妖精。

次日,村民来大屋给庄头准备饭食,却见他坐在门前,腿旁的地上插着柄大刀,刀下钉着两具没有脑袋的蝠尸。一人上前作揖,问道:

“这……这是……”

庄头瞅了瞅那人,又恶狠狠地看了那疾蝠,说道:“昨晚山后亭砍杀的,山后亭可谓景色宜人啊!”
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其后几日,村民们缴齐了足额的田租,又置办了丰厚的酒席,恭敬地送庄头回城里去了。

天命人在戌狗的指引下,带着腰牌去了清虚道观。也不知为何,道士自见到腰牌起,就很敬重天命人,还给他安排了住处。听天命人说想学些炼丹之术,那些道士便忙前, 忙后的帮着找丹书,传炼丹之法,负责此事的是观主的大弟子和三弟子,大弟子唤清空,三弟子唤明净。

几日后,陈府派人来请求道士们去府上除妖,说府上派出去的仆人无缘无故失踪。道士们自是不愿意去,因为上一次因为摊上陈府事的师兄已经被丹炉炸死了, 道士们便相互推脱。天命人在房内看着丹书,听到有人吵闹,便循声出门看看,见他们在议论被丹炉炸死的道士,他这才想起戌狗之前对他说过的一段往事。

那夜戌狗示意天命人一旁坐下,似有事想告,他说道。

“清虚巷东头的小道观里,住着个道士。他自称得了海上仙方,是个妙手回春的道医。我盘算着在凡间学些凡人手段,于是便跟随了他,毕竟我也是个喜炼丹之术。 道士的丹药,生病的人吃了,不见大好,没病的人吃了,只如寻常,不曾出过什么差错。若有人来问,他便道:“世上哪有什么起死回生灵丹妙药, 只有体内的精、气、神调和舒畅,才是真的身体康泰。”大家都认为这道士不甚厉害,所以门庭冷落,求医者极少。

城中有个陈老太爷,富比王侯,如今花甲之年,染了重疾,显出下世的光景来。他的儿子寻至观中,请道士去给老太爷治病。道士为老太爷特制了许多丹药, 府中人虽觉得道士不过胡来应付,却也不敢多言,只敢在旁瞧个热闹,岂料,老太爷自服了那些药丸,渐渐竟能进些饮食,气也顺畅了,似有痊愈之兆。 偏巧,道士某次炼丹,炉子却炸了开来,连带着他一起送了命。这世道,有大才,反到是烧身之难哟!”

看见来访的是陈府的人,天命人便上前自荐自己去除妖。众人将信将疑,说话间一人从人群中走来,来的是前几天遇到的庄头,庄头向众人讲述了那晚的天命人的事迹, 陈府上下知道庄头的身份以及他的厉害,自然无人怀疑,道士们见说话的是陈府的人,便与之商量,收了一袋银钱后,天命人这才同陈府的人去府上。